當前,P2P網貸、股票、私募投資、貴金屬期貨等多種高回報的投資方式層出不窮,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青睞。然而,與之相伴,各類理財糾紛層出不窮。那么,應當如何防范理財糾紛,避免投資誤區呢?
昆山法律咨詢律師為您選取個常見民間理財糾紛案件,給您提個醒。
2015年1月,婁女士向某P2P平臺網站提供的賬號匯款379300元,并與該平臺簽訂了《借款協議書》,協議書上載明的借款人為“處之泰然也”(在該網站公告中,僅寫明借款人為P2P平臺的關聯企業,主要為再生膠、橡膠、輪胎等供應商上下游客戶提供供應鏈融資服務),P2P平臺運營的公司為擔保人,對借款承擔連帶擔保責任。之后,婁女士曾要求P2P平臺向其披露實際借款人信息,但未獲答復??紤]到P2P平臺在其網站明確承諾,保證及時代償,婁女士便未多想。然而,合同到期后,P2P平臺并未向婁女士支付借款本金和利息。
【講堂】網貸平臺業務不受時空限制,資金提供方與資金需求方可在平臺上直接對接,為投融資活動的開展帶來了便利。但與此同時,部分投資者只關注回報率而忽視投資風險。以本案為例,由于平臺方在訂立合同時并未提供實際借款使用人信息,婁女士在起訴階段只能向提供擔保責任的平臺方主張權利,而無法向實際借款人主張欠款,一旦遭遇平臺關閉,則婁女士維權將十分困難。
【提示】由于一些P2P平臺缺少監管和風險控制,經營者卷款“跑路”事件時有發生,甚至有部分平臺涉嫌虛假宣傳或從事非法集資活動。因此,對網貸投資者而言,首先要閱讀借款合同,結合借款期限、用途及回報方式予以綜合考量。其次,還應注意審核實際借款人信息是否披露完整,為維權留足證據。再次,在出借款項前,應核實匯款賬戶信息,如是與P2P平臺或實際借款人無關的賬戶,則應提高警惕。最后,留存好匯款憑證和借款合同,避免因平臺突然關閉無法查詢交易記錄和借款合同的問題。
更多昆山法律咨詢,請撥打昆山律師王晶晶電話:15312151515